中国配资网官网
又是一年中秋至,天上一轮皎洁月,照亮了人间万千团圆。古往今来,无数的文人墨客将满腔中秋情愫凝于笔墨、藏于诗行。在时光的长河里,那轮千年不变的明月,不再是单纯的月亮,而是在文人笔墨滋养下,承载乡愁、友情与思念的象征性符号。
诗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不可替代的心灵密码。诗歌的历史,毋宁说,就是整个民族的一部心灵史。同济大学教授刘强所著的《诗意回响》,没有厚重典籍的压迫感,它像一位温厚的老友,在与我们细说千年诗事。
如果说《弹歌》是先民的生存史诗——“断竹,续竹,飞土,逐宍”,八个字就写尽了狩猎的全过程,那《击壤歌》里“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”,就是古人最朴素的幸福观。凿井而饮,耕田而食,原来千年前的安宁,和我们今天追求的平静如此相似。
从上古歌谣的原始呐喊到魏晋名士的风流倜傥,这本书颠覆传统的解读视角,让沉睡的诗句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。正如刘强所说:“这些古诗,每一首的背后,都有一个可以娓娓道来的故事。她们已经等了千年,等待我们用崭新的视角打量,擦拭,洗涤,等待我们用更鲜活的语言疏解,阐释,激活。”通过此书,刘强想把那些寄居在民族诗歌沉船上的“古诗”,放在阳光下重新擦亮,并置于读者的眼前。
这是一场跨越三千年的诗歌盛宴,一次古典与现代的灵魂共振。当古老的平仄韵律与今日的键盘敲击声共振,我们终将懂得——真正的诗意,永不退场。
本书由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提供
场地支持:徐家汇书院
记者:马自豪、王小晴、施悦炜
编辑:宁平英
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
盛鼎管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